土壤修復不能完全靠市場
近日,國土資源部土地整治中心及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共同發(fā)布了《土地整治藍皮書:中國土地整治發(fā)展研究報告No.2》(簡稱藍皮書)。藍皮書中指出,我國土壤污染形勢嚴峻,土壤污染治理與修復工作剛剛起步,發(fā)展較慢,還遠未形成規(guī)模和產業(yè)化,與先行國家和地區(qū)比總體差距很大,耕地土壤污染治理與修復需海量資金作為支撐。土壤污染這一公眾話題再一次被推上輿論的風口浪尖。
為此,南方農村報記者日前專訪華南農業(yè)大學資源環(huán)境學院副院長、農業(yè)部華南耕地保育重點實驗室主任李永濤教授。他指出,目前,廣東土壤污染情況不容樂觀,大面積酸性土壤是農業(yè)生產一大障礙,受重金屬污染耕地修復困難重重。尤其讓李永濤感到不安的是,目前土壤修復行業(yè)良莠不齊,亟需規(guī)范。
石灰治酸壤 以毒攻毒
記者:造成土壤污染的原因有哪些?
李永濤:首先是工礦業(yè)生產經營活動(的影響)。工礦企業(yè)生產經營活動中排放的廢氣、廢水、廢渣,是造成周邊土壤污染的主要原因。農業(yè)生產活動造成的面源污染對土壤污染更大。包括污水灌溉和化肥、農藥、農膜等不合理使用和養(yǎng)殖污水不經處理隨意排放等等。尤其是養(yǎng)殖污水對土壤的破壞性很強,污水中的COD(化學需氧量,水體有機污染的一項重要指標,能夠反應出水體的污染程度)含量可能有上萬個,超出一般工業(yè)廢水中COD含量的幾十倍。
記者:目前廣東省整體的土壤現(xiàn)狀如何?
李永濤:廣東的土壤環(huán)境不容樂觀??梢詮膬煞矫鎭砜矗阂皇峭寥纼仍谫|量差,有機質含量非常低,能為農作物、農業(yè)生產所提供的自然肥力嚴重不足;二是外源污染、人類破壞造成的重金屬污染和土壤酸化問題相互疊加。
廣東人多地少矛盾突出,土壤被高強度耕作,過度使用,比如一塊地它的基礎地力只能滿足一年種兩季,但如果種植三次,那只能通過加大化肥的使用量保持肥力,而大量施化肥就會造成土壤酸化。此外,結合廣東的氣候,每年大量酸雨導致土壤變酸。而大面積的酸性土壤又加劇了重金屬污染問題。因為,酸性土壤可以讓土壤中重金屬的活性提高十多倍。
記者:土壤酸化如何治理?
李永濤:現(xiàn)在很多農民都用石灰中和酸性土壤,但我強烈建議不要采用這種方法。因為土壤PH值變化是很頻繁的,用石灰去中和酸性土壤能夠使PH值在短時間內上升,但它的效果是不持久的,幾個月時間它又會降下來。
同時,如果長期大量使用石灰,會破壞土壤結構和原有養(yǎng)分,而且這種破壞是不可逆的,想恢復都恢復不了。所以使用石灰就有點"以毒攻毒"的味道。我認為比較有效的方法還是增施有機肥,提高耕地有機養(yǎng)分的含量。但有機肥一定要經過充分發(fā)酵、轉化、無公害化處理后才是真正的有機肥。如果不經處理直接用動物的糞便充當有機肥,不僅起不到增肥、治酸的效果,甚至會因為動物糞便中的重金屬、抗生素、激素等對土壤造成二次污染。
土壤修復市場良莠不齊
記者:環(huán)保部"土十條"的制定實施被提上日程透露出哪些信息?
李永濤:很明顯,國家越來越重視土壤污染這一問題了。其實,土壤污染要比水污染、大氣污染問題更嚴重,因為它具有隱蔽性、危害大、治理難三大特點。土壤污染就是完全看不到的,像廣東廣西很多地方看起來山清水秀,但土壤很有可能已經受到污染了。而且暫時對農作物的長勢也影響不大,這樣情況就更危險。因為土壤污染了,我們吃的糧食等食物,全部來源這里。而且污染物在地里幾十年上百年都很難降下來。
記者:國家對耕地污染修復的重視產生了哪些連鎖反應?
李永濤:最直觀的就是隨著政府的重視,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關注這個事情,很多社會力量、社會資本已經或者正打算參與進來,這是好事情。但急功近利的也比較多,看到商機就想投入這一行業(yè),基本上是短視行為,沒考慮過長期沉下心來做這個事業(yè)。
其實,土壤專業(yè)性很強,治理難度也很大,目前來看,大部分土壤修復技術還停留在概念、研究層面,成熟技術很少。如果在土壤修復過程中采取的措施不得當,短期來看(土壤)重金屬污染可能得到了一定控制,但副作用會很大,甚至對土壤造成永久性、致命的破壞。
土壤修復不能完全靠市場
記者:耕地修復非常少原因是什么?
李永濤:土壤污染分兩種,一個是場地污染,一個是農田污染,這兩種性質一樣,程度不一樣,治理方法也不一樣。場地污染只是局部,面積很小。修復資金可以通過商業(yè)化運作。治理之后將來的回報價值是比較高的,所以可以用高成本技術來做,比如淋洗、客土。而耕地修復(用同樣的方法)是不可能的,因為將來還要用于農業(yè)生產,這些措施一是成本高,另外就是破壞土壤。所以現(xiàn)在耕地修復很少用到物理、化學的修復技術,一般都用比較柔和的生物技術。耕地修復比較少主要是因為它是公益性的,真正要全部修復是不現(xiàn)實的。
記者:如何解決耕地污染問題?
李永濤:對于大多數(shù)的農田,其實污染濃度并不高,但修復起來面積大、難度大、成本高。比較現(xiàn)實的做法是首先控制污染源。除此之外,通過一些農業(yè)調控技術和工藝措施把污染物活性降下來,達到保障農產品安全的目的。比如通過改良劑控制重金屬活性,再通過有機物品種,農田的耕作栽培技術對土壤慢慢改造。雖然時間可能會長,但成本可以降下來。這個需要農業(yè)推廣部門、大學、科研院所給農民一些技術規(guī)范,調整他們的栽培技術和栽培方式。所以應該由政府和社會共同推動這件事,完全靠市場化比較難。
記者:國外有沒有一些土壤修復經驗可供借鑒?
李永濤:國外是有些技術,但環(huán)境問題它有地域性,不同的地方不一樣。如果以中國的土壤標準來衡量,英國百分之七八十的土地重金屬是超標的,但實際上他們農產品超標的情況很少。因為我們的是酸性土壤,把很多污染物活化了。而英國是堿性土壤,污染物在土壤內的活性很低。所以,一定要根據(jù)土壤的狀況來看。外國的技術只能是借鑒,不能說照搬,中國的土壤問題,需要中國的科研人員來研究解決它。
7月2日,環(huán)保部通報,中央財政近期下達28億元專項資金,用于甘肅白銀市、湖南常德市、湘潭市等30個地市的重金屬污染綜合整治。
據(jù)悉,此批獲中央28億專項資金支持重金屬防治工作的30個地市是通過競爭排名確定的。通過名單可以發(fā)現(xiàn),湖南占了三分之一,包括常德市、婁底市、張家界市、長沙市等11個城市入選;此外,甘肅、浙江、四川、廣西、湖北、陜西、貴州、廣東等地也有地市獲得資金支持。
中國重金屬污染形勢不容樂觀。根據(jù)中國地質調查局今年6月發(fā)布的《中國耕地地球化學調查報告》,中國有3488萬畝重金屬中重度污染或超標耕地,污染或超標耕地主要分布在南方的湘鄂皖贛區(qū)、閩粵瓊區(qū)和西南區(q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