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賺錢七大技巧
這并非說我們對此只能聽天由命、無所作為;無法控制投資市場,卻可以選擇走向成功的投資策略:選擇投資品種,并將這些品種進行合理搭配。
技巧一 投資不是在海邊撿貝殼
我們中的許多人在進行投資時,就像在海邊撿貝殼一樣,盲目、缺少針對性。一天,我們從朋友那兒聽到一只好股票,于是就買了它;第二天,我們又從報紙上看到一只好股票,又買了它—就像撿了一大堆貝殼一樣,擁有了一堆五花八門的股票:雜亂無章、缺乏條理,更不會關心這種投資組合是否合理。
合理的投資方式是:首先選擇投資組合,其次才是個人投資。先選定一些不同的投資品種,然后走出去,根據這些品種尋找具體的投資對象。采用此種辦法的好處是,就算你的一部分投資出現了虧損,但其他部分不會受其影響,甚至會獲得收益。
技巧二 不要買昨天的熱門貨
過去的熱門品種無法保證你將來的收益。投資的最大風險是將大量的資金都堆積到曾在短期內創(chuàng)造過市場神話的股票和基金中去。短期的超額回報往往無法持久,意味著那些搭乘高空飛機的投資者常常會摔得鼻青臉腫。
即使你對這樣的股票做過精密的分析,認為它仍有潛力可挖,也只能將它作為你多種投資組合的一部分。如果一旦失手,也只是部分損失。
技巧三 不要低估投資成本
在股票交易中,一般人都不會大在意每次0.5%的交易費,與每年20%的資金收益率,或者與近幾年賺得的大量資金相比,畢竟是個小數目。
但這種想法顯然是忽略了投資費用的長期效應。經紀人的傭金只是交易成本的一部分,他們還可能會在其持有的股票上漲差價中獲得更多的好處,或者在為你買賣股票時賺取差價,這個差價就是你多支付的費用。一般來說,每次買賣股票只有半個百分點,甚至比這更少的費用,但如果頻繁地進行交易而且數額又較大的話,時間一長,這半個百分點就會變成兩個百分點、三個百分點,甚至更多的百分點,最終會吃掉你的一大塊投資收益。
為了計算交易成本對資金收益率的影響,如果將美國所有較大的至少已生存了十年的股份基金都挑了出來,得出一個令人驚訝的結果:交易費最低的基金一年的交易額竟超過交易費最高的基金1.8%~2.3%。如果你認為這點差別無足輕重的話,我們不妨做一個具體的比較:投資50000美元,每年的收益率由8%提高到l0%,十年就會多收入2174l美元(稅前利潤)。
技巧四 避免死捂不放和見好就收
如果你買了兩只股票:一只漲了25%,另一只跌了25%,那你怎么辦呢?如果你是個普通的投資者,一般會賣掉賺錢的那只股票
加利福尼亞大學金融教授特蘭斯·奧登研究了近七年的交易模式后,發(fā)現有一半的投資者會將手里賺了錢的股票賣掉。此后,他又將已賣掉的獲利股票與梧在手里的虧損股票做了一個比較,發(fā)現兩年后獲利股票與虧損股票相抵后收益率僅為3.5%。
為什么我們熱衷于拋售贏利股票,而對虧損股票卻猶豫不決?答案很簡單:因為我們不愿意割肉。一只股票一旦落入水中,我們一般會想方設法把它撈上來,而不是在它還未死亡時就將它扔掉。但別忘了這樣一個事實,亞馬遜公司的股票在2000年初的售價為每股70美元,而現在的交易價僅為15美元,不知道何時我們才能看到它回到70美元的價位。
技巧五 弄清你的風險承受力
投資結果與期望值正相反是常有的事,我們本應小心謹慎時,卻往往放松了警惕。例如:2000年初的納斯達克指數與1998年相比上漲了84%,投資者普遍感到牛市格局已定,但歷史經驗告訴我們,在股市竄升了一大截,打開了一個巨大的上漲空間后,其崩盤的概率是最高的,因為各大公司已在高位上悄悄出貨了。
為什么當警報聲在我們耳邊嗡嗡作響時,我們還要奮不顧身地投入股市?原因之一就是我們已經很久沒有經歷熊市了,我們忘記了牛熊循環(huán)是一個必然的規(guī)律。
技巧六 搞清消息的真?zhèn)?
哥倫比亞大學的心理學家保羅·安德森將投資者分成兩類:一類是只根據當前的價格資料買賣股票,而另一類是在掌握了相關的價格信息并看了媒體有關股價波動的成因分析后再進行交易。當股價暴漲后,保羅·安德森發(fā)現那組根據媒體信息炒賣股票的人獲得的收益,是得不到什么信息的那組人的一半。
為什么沒有消息來源的那組人反而賺得更多?保羅·安德森從理論上做出了解釋:我們所得到的消息幾乎都是關于某只股票的走勢預測,因此,當一只股票的價格在媒體的渲染下(似乎預測得很準確)節(jié)節(jié)走高時,我們買進;反之,當這只股票價格走低,媒體一片悲觀情緒時,我們賣出。許許多多的投資者就是按照這種操作思路買賣股票,從而造成股價非理智地走高或走低。
正確的操作辦法:重視消息,但不讓消息左右我們的行動對任何消息來源都采取“只看不動”的策略,直到弄清了消息的真?zhèn)魏笤傩袆印?
技巧七 時間是最好的試金石
從1995年利1999年,S&P500指數每年都能為投資者帶來26%的收益。隨著股市長期看好,人們很容易盲目樂觀,認為牛市將會長期繼續(xù)下去1999年進行的一項調查表明,個人投資者普遍認為未來十年能給他們帶來19%的收益——差不多是1975年11%平均收益率的兩倍近期股市的不斷下挫,會降低人們的這種樂觀預期,然而大家似乎還抱有某些僥幸心理。負責制定財政計劃的經濟學家安東尼·奧格允說:“我認為大家的這種期望值現在仍然有些過高,還沒有降到一個合理的水平上,除非市場徹底讓人們寒了心,大家才能理智地面對現實,而理智往往是短暫的?!?
如果你的預期收益目標無法實現,你可能會去搞風險投資,購買像IPOs這樣的超值股票,期望能在短期內為你帶未豐厚的收益,如果一旦失手,可能不僅達不到預期目標,甚至連11%的年平均收益率也泡了湯。
如果將收益目標定得現實一點兒,你就越有可能達到預期目標。只要你的期望值定得合理,雖然沒有完全滿足自己的意愿,但至少可以保證你能得到回報。
如果收益率超過預期目標,那你不妨把它當做額外得到的紅利,拿著它你可以去海濱度假,才免著褲腿,光著腳丫,漫步在海灘上,邊走邊將大海送給你的禮物——五光十色的貝殼撿到籃內。這難道不是一件很愜意的事情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