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討包芯紗紡制方法
第一種是在普通細紗機的粗紗架上排放滌綸長絲(或其它長絲),下排放棉粗紗(或短纖粗紗),棉粗紗經(jīng)橫動裝置喇叭口喂人,再經(jīng)牽伸裝置。滌綸長絲引出后不經(jīng)牽伸裝置,直接導入前羅拉皮輥后側(cè)的集合器與牽伸后的純棉須條一起合并,再經(jīng)過加捻紡成包芯紗。
第二種紡制方法是把兩根長絲在前皮輥后喂人,使兩根長絲與牽伸后的純棉須條并合加捻后而紡成包芯紗。這種紡制方法稱為改良型包芯紗或假包芯紗。 第二種紡制方法的特點是:兩根長絲位于棉須條外圍兩側(cè),增加了短纖維與長絲的抱合力,減少了由于第一種方法將棉纖維包復在紗的表面,而滌綸長絲則在紗的中間,棉纖維有長絲間抱合較差,織造時產(chǎn)生"剝皮"現(xiàn)象。但是,在大批量生產(chǎn)上,一般仍采用第一種方法,因為一根長絲容易紡成含棉量較多的包芯紗,織成的織物穿著舒適,而且一根長絲易紡成較細的包芯紗,而假包芯紗法生產(chǎn)的包芯紗正好相反。
若芯絲用氨綸彈力絲,在紡制包芯紗時,還要在上粗紗架長絲引出部分加裝一對長絲喂人羅拉,其表面速度低于前羅拉表面速度,使彈力絲得到預牽伸,將其伸長率控制在一定程度后喂人與短纖維須條匯合加捻成包芯紗。